更新时间:2022.11.10
遗嘱公证是什么意思:指公民生前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并经国家公证机关公证,于死亡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公证遗嘱是所有的遗嘱形式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公证遗嘱的效力高于其他形式的遗嘱。
在我国遗嘱公证的法律概念是公证处按照法定程序证明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经公证证明的遗嘱为公证遗嘱。根据法律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
遗嘱公证是指公证处根据立遗嘱人的申请,依法证明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公证遗嘱的程序: 1、立遗嘱人提出申请,立遗嘱人必须亲自向本人住所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不能委托他人办理; 2、公证处受理; 3、遗嘱的审查; 主要审查
遗嘱公证的条件主要有: 1、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遗嘱的内容和形式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4、遗嘱人处分的财产必须是其个人合法财产。 5、遗嘱人申办遗嘱公证应当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不能委托
公证遗嘱,是指经过国家公证机关办理公证的遗嘱。此种遗嘱因为是由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公证遗嘱的订立具有形式严谨,证明力强的优势,是订立遗嘱最可靠的一种法定形式。
公证遗嘱是以公证方式设立的遗嘱,是一种证据力很强的遗嘱形式。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遗嘱人应当亲自到公证机关口述或者书写遗嘱。公证人应当认真审查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所谓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订立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遗嘱人可以
可以按照下列程序对公证遗嘱予以撤销: 1、遗嘱人提出撤销申请; 2、公证机关审查申请材料。即审查遗嘱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违反法律规定等; 3、公证机关准许撤销。
经过公证的遗嘱有很强的法律效力,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失去效力,比如: 1、遗嘱内容侵害国家、公共或第三人的利益; 2、遗嘱人在立遗嘱后以事实行为改变遗嘱; 3、遗嘱取消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4、遗嘱没有为胎儿保留
遗嘱的生效条件有:行为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是真实的意思表示,没有受胁迫或欺骗;遗嘱的内容是合法合规的。办理遗嘱公证是遗嘱人携带办理遗产公证的材料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
公证遗嘱属于我国《民法典》规定的一种法定的遗嘱形式,订立公证遗嘱必须去公证处办理。但是遗嘱公证则是一种行为,是指立遗嘱人或其他有关人员到公证机构办理遗嘱公证的行为,被公证的遗嘱形式不限,只要是法律承认的形式即可,例如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