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5
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先,诽谤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需有捏造事实诽谤的主观故意。其次,诽谤罪必须采用暴力的方法或者公然
构成诽谤罪的法定条件有: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2.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
构成诋毁商业信誉罪的法定要件有: 1、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 2、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3、客体是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4、客观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行为。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犯罪故意的种类如下: 1、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
网络诽谤构成犯罪的条件如下: 1、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来说,这意味着已经满16岁正常的正常自然人; 2、行为人主观故意,就是知道自己散布的虚假事实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希望这个结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计算机犯罪指信息活动领域中,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计算机信息知识作为手段,或者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国家、团体或个人造成危害。计算机犯罪的特点:隐蔽性高、风险小,难以确定犯罪主体;大多为预谋犯罪网络犯罪是一种高智能犯罪等特点
计算机犯罪的分类有: 1、破坏计算机罪; 2、盗窃计算机数据罪; 3、滥用计算机类罪; 4、盗用计算机服务类罪; 5、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 计算机犯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地利用计算机作为危害社会的工具,或者以暴力破坏别人根据计算机特点使
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具有的特征为:具有危害性、违法性、侵害性、惩罚性。
计算机犯罪是指行为人依计算机的特点而故意或过失地利用计算机为工具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或以暴力毁坏他人正在依计算机特点使用中的计算机及其设备,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计算机犯罪的分类如下: 1、破坏计算机罪; 2、盗窃计算机数据罪; 3、滥
诽谤罪有下列构成特征:1.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4.行为人主观上是故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自然人是犯罪的对象; 2、客观上,犯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捏造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名誉和严重情节; 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