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4
交通肇事罪最长可以拘留37天。如果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
一般的刑事拘留期为14天,从进到看守所的第二日起算。在14天内公安机关要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其中检察院核准的时间为7天,包含在14天内,如核准则逮捕,否则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 延长期限的刑事拘留期为37天,其中检察院核准的时间为7天。适用
刑事拘留和拘役的区别是:拘留是强制措施,拘役是刑罚方法;拘留适用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拘役适用于犯罪分子;拘留由公安机关适用,拘役由法院适用;拘留适用刑事诉讼法,拘役适用刑法;拘留的期限为30日以下,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刑事拘留是一种强制措施,如果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后犯罪证据不足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不会被留下案底。反之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有罪的,会留下案底。
拘留所与看守所羁押对象的不同:拘留所羁押的对象是治安拘留的人,拘留时间不得超过十五天,如果同时触犯了多项法规,并罚后拘留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天;看守所羁押的对象是依法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余刑在一年以下的已决犯。对尚未逮捕的犯罪嫌
刑事拘留的情形包括: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等等。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拘役的适用对象: 1.拘役一般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犯罪。 2.拘役多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3.在我国刑法分则中,拘役既可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的犯罪,也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短期徒刑,但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
拘传后可能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一般应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确定。 法律规定,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式。 公安机关在拘传犯罪嫌疑人后,应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是否对犯罪
公安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持续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可能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公安机关在拘传犯罪嫌疑人后,应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的决定,即作出决定后进行拘留。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
视情况而定。如果仅仅是被刑事拘留,没有被法院依法判决的,不会留下案底。只有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的,才会留下案底。案底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拘留不一定会留案底。因为刑事拘留只是刑事诉讼的一种强制措施。而案底通常是指,犯罪记录,案底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刑事拘留一般不会留下案底,不会对犯罪嫌疑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确实已经构成了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