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劳务合同纠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违约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给付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新《劳动法》关于违约金的规定只有两种情况下劳动者需给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 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对负
劳动合同违约认定条件如下: 1、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构成不以损害事实为必要条件,在特定情况下,损害事实只是承担损失赔偿违约责任的前提,不能说没有损害事实,劳动合同违约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2、劳动合同违约责任以违约行为的存在为构成要件,不仅便于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合同无效后其双方当事人对违约条款的约定亦是无效的,也就不需
违约金约定无效的情形有: 1.载有违约金条款的合同无效、被撤消、不被追认或不成立; 2.在违约金系赔偿损失额预定的情况下,当事人约定违约金与赔偿损失并存,使守约方获取“不当得利”; 3.在法定违约金场合,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违反法律规定无效,
惩罚性违约金的约定是有效的,只是违约金不得过分高于所造成的损失。法律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约时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支付违约金。违约金需要以违约造成的损失为基础,不能过分高
违约金约定无效的情形有: 1、携带违约金条款的合同无效,被撤销,不被追认或不成立,违约金协议无效; 2、违约行为的发生,应当视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定; 3、原则上要求违约方有过错、故意或过错; 4、违约金是预定赔偿损失的,当事人
劳动合同约定违约的方法为:约定违约金时双方要对等,违约金的数额应考虑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承受能力。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要求支付的违约金偏高,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诉,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劳动者的违约程度、实际收入水平、用人单位的损失等情况综
劳动合同违约只需要有违约行为存在即可。 (1)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构成上并不以损害事实为必要要件,在特定情形下,损害事实仅是在承担赔偿损失违约责任时的一个前提,并不能说,无损害事实,劳动合同违约方即可以不承担违约责任。 (2)劳动合同违约责任以
没有合同违约金上限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30%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30%,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一般来说,没有违约金。现在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所以合同未到期辞职也是可以的,只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了,至于赔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