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0
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己或者同事的不小心而导致人身受到损害,而这时一般都是会认定构成工伤的。但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却不承认职工构成工伤,最终目的也就是不愿意作出赔偿。那现实中要是单位不承认是工伤该怎么办呢?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相
第一步、直接去当地劳动局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需要提供劳动仲裁申请书、单位名称及注册情况、职工在单位工作的证明(工资条、出入证、考勤表、工服、证人证言等等),劳动仲裁不收取费用。 第二步、去劳动局工伤认定部门认定工伤,单位盖不盖
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
1、如受伤被认定为因工受伤,拿到有劳动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2、等伤情稳定后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鉴定工伤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向用人单位索要伤残赔偿。3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不予认定的,当事人可以选择提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劳动者或者近亲属、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劳动者或者近亲属、用人单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
个人工伤认定完,单位不给工伤证时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相关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工伤认定申请材料不全,可以根据社会保险部门要求的材料提供。工伤认定申请表是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领取填写的;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一般是提交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是由治疗工伤的医疗机构出具。
经工伤认定程序,劳动者受伤未认定为工伤的,属于侵权人造成的损害,劳动者可以请求侵权人支付人身损害赔偿;用人单位负有责任的,可以向用人单位申请一定程度的赔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工伤鉴定后,一般是由用人单位负责,有缴纳工伤保险的,则部分费用由社保支付。职工发生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应在三十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如果工伤认定下来了单位不去做伤残鉴定的,劳动者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自行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和本人进行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