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2
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条件是:客观上实施了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杀人行为是没有法律的依据的非法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主观上是故意。主体是年满14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故意杀人罪的行为表现: 1、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 2、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
1979年刑法没有专门规定此罪名。绑架罪罪名源于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2条第3款规定了“绑架勒索罪”。1997年修订刑法时对罪状作
是故意杀人罪。解释: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必须从重从快严惩。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刑拘在看守所的,建议及时委托专业刑事律师提供法律帮助。
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重点,是查明故意的内容以确定行为的性质。司法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案情,从犯罪的起因,使用的犯罪工具,打击的部位,打击的力度,犯罪的时间、地点、环境,行为人对被害人是否有抢救的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其标准是人已经死亡。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
故意伤害罪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为伤害他人的身体。而故意杀人罪则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为违反刑法,剥夺他人的生命。这两者在责任形式上存在区别。故意伤害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即行为人对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的认定主要有: 1、行为人追求一个直接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他人死亡的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