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如果劳动者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向法院提交的起诉状,主要的包含以下的内容即可: 1、原告的身份信息; 2、被告的工商登记信息、法定代表人姓名等; 3、所主张的
劳动争议仲裁庭审被申请方联系不上的可以依法应公告送达仲裁申请书副本、开庭传票等资料,公告期届满后未按时参加庭审的,可以缺席审理、裁决;裁决后同样通过公告方式送达仲裁裁决书。
合同争议调解的方式:一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当事人发生合同纠纷,可以向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二是行政调解。主要特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合同事项的主管单位居中对合同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
一、要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要树立“先合同、后用工”的用工观念,防止因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需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 二、要严格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自身要规范用工和考勤制度,做好详细记录,严格控制加班,及时安排调休,确实不能调休的,要按《
劳动争议仲裁有时效。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除外。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常见的劳动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其他。
有效的避免劳动争议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运用劳动法律法规,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掌握国家的相关劳动法律,掌握当地的劳动政策法规;对违纪行为的处罚要有合法合理的依据;构建有效防范劳动争议的内部机制,现代企业应该要建立一种能够有效的解决劳资纠纷或者群
劳动争议仲裁是有风险的,一方胜诉,一方败诉。仲裁委提醒争议双方当事人在申请仲裁时应注意以下风险:仲裁申请材料提交不当当事人申请仲裁时,提交的仲裁申诉书中应载明仲裁请求事项、相关的事实和理由,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及文书送达地址等。
申请劳动仲裁的风险有: 1、仲裁请求不当的风险; 2、超过仲裁时效的风险; 3、逾期改变仲裁请求的风险; 4、不按时出庭的风险; 5、举证不能的风险; 6、不按时交纳仲裁费用的风险; 7、不当行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