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5
行政赔偿程序的规定有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先予赔偿。
1、申请,是指民事争议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向人权行政机关提出要求解决纠纷的请求。申请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申请人必须是民事权益发生争议的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二是申请是向有关的行政主体提出;三是申请符合法定形式要求,如法律规定必须提交申请
一、损害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 二、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 三、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四、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 五、赔偿是法律规定的。
行政法规能设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即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这五类的行政处罚,不能够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
拆迁国家赔偿领取条件: 1、主体要件所谓主体要件是指侵权行为的主体要适格。国家赔偿法规定只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才能要求行政赔偿。司法机关的错案依照司法赔偿处理,立法机关的抽象立法行为不能获得的国家赔偿。 2、原因要件只有行使行政职权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对一些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将行政裁决的范围规定为三类,具体包括权属纠纷、侵权纠纷、损害赔偿纠纷。属于这些范围内的事项,应先到行政机关裁决,不服裁决决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我国《行政处罚法》中对于听证程序作出了如下规定:当事人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其享有听证权利后的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行政机关应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告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地点;以及听证中当事人可以进行申辩和质证等规定。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内容有被采纳的证据要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要经庭审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可以针对证据对对方发问。
行政赔偿诉讼的特点: 1、在单独提起赔偿诉讼时,要以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为前提条件; 2、赔偿诉讼以行政机关为诉讼被告,实行“国家责任,机关赔偿”制度; 3、赔偿可以适用调解; 4、赔偿诉讼参照民事诉讼,要求赔偿请求人对其诉讼请求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