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一样,采用不告不理原则,即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开始行政诉讼,而必须先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诉讼,起诉是行政诉讼开始的前提条件。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应书写起诉状,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
提起行政诉讼所需具备的条件:要有起诉状,写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相关信息;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等内容;要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和由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应一并受理。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须以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为前提。
出现如下情况时可以去起诉离婚: 1、双方协议离婚不成; 2、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 3、对财产分割、孩子抚养问题协商不成的; 4、一方被宣告失踪的; 5、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的。
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讼时效是能中止的。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因不可抗力不能向法院起诉;死亡或者终止的;被行政机关或者其他人控制等情形的,诉讼时效中止。
行政诉讼案件是可以附带民事诉讼的,一般由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一并提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民事诉讼终审后申诉的期限是:当事人一般需要在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再审申请;如果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当事人需要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再审申请。
当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公民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特殊情况下,由于无事实根据、超过诉讼请求、无法律依据等原因,公民的诉讼请求有可能会被人民法院驳回。由于法律对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没有明文规定,因此,在驳回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有诉讼时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
债权人中断诉讼时效的做法是:向债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即要求其偿还债务;或者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以及通过使用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方式,才能中断诉讼时效。
离婚诉讼案件当事人可以不举证的事项: 1、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 2、众所周知的事实; 3、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4、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5、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6、已为仲裁机
离婚拖欠抚养费的,没有时间限制,只要未支付抚养费,当事人可以立即起诉。父母双方在离婚后,孩子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孩子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双方对抚养费达成协议后,对方拖欠抚养费的,只要拖欠行为发生了,当事人就可以去提起诉讼,这个起
检察院酌定不起诉的,有4种情形。分别是: 1、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 3、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