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0
对监护人有争议的,有关当事人可以去法院请求法院指定监护人。法院指定监护人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是父母,父母不在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法院会指定其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担任。
法律规定指定监护人的义务包括: 1、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2、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全面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权益,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法律规定以下人员可以作为监护人: 1、未成年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可以作为监护人; 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等可以作为监护人。
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父母是监护人,如果父母去世或者没有监护能力,那就应该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担任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是配偶,没有配偶或者配偶没有监护能力的,才由其有监护能力的父母或者子女担任监护人。
法律规定以下人员可以作为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父母,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 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 3、再是其他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
监护权和抚养权是不同的权利。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而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作为父母对子女一般既享有监护权又享有抚养权。
监护人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 1、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2、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规定子女监护权有如下内容: 1、人身监护权。例如,对被监护人承担抚养、教育、保护等义务; 2、财产监护权。例如,对被监护人承担保管被监护人财产、保护被监护人财产等义务; 3、代理监护权; 4、其他监护权。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类型包括法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遗嘱监护人、委托监护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其父母,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同意并
十八岁以上的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大学生是没有监护人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自己做出民事法律行为,不需要监护人追认和同意。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协议终止劳动合同有补偿金,只要并非自己的过错,也不是自己主动提出来要和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除此之外,其他的情形被终止劳动合同的都是有补偿金的。
监视居住的法律规定有: (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监视居住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 1、被监视居住人在监视居住期间需要遵守的义务: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逮捕的,可以先行拘留);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住所;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