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2
1、当事人依据劳动合同法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3日内向劳动者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之内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在15日内办理完其它有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等规定,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拆迁补偿款不缴税的。然而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企业所得税可以不在当年计入应缴纳所得税; 2、拆迁补偿款可不用缴纳营业税; 3、土地增值税可以
根据情况而定,有的侵权赔偿不需要纳税,而有的需要纳税。如果是国家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赔偿请求人取得的赔偿金不予征税。因此,对当事人取得的国家赔偿金,法律规定不用缴纳任何税款,相应在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上应当一律作
医疗期内劳动合同到期,合同不能自行终止,而是要续延至医疗期届满时再终止。终止时双方可以决定续签,也可以决定不续签,依法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
自己终止劳动合同不可以领失业金。 法律规定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才有资格领取失业金,而自己主动终止劳动合同的属于自己主动中断就业,不符合领取失业金的条件,所以不可以领取失业金。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被撤销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终止合同一般要写明以下内容: 1、终止合同的缘由; 2、合同终止的时间; 3、合同终止后的结算方式; 4、因终止合同造成损失的承担; 5、当事人约定的其他终止合同事项。
合同终止是指因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情况,消除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终止协议先写标题,再写内容,包括: 1、终止原因; 2、产生原因; 3、产生条件; 4、解除合同; 5、同义区别; 6、法律后果等。合同权
劳动者患职业病,如果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单位一般不能够终止劳动合同,且不能以裁员或者无过错性辞退的方式来解除劳动合同,否则是违法的。
如果是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话,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一般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标准为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满半年按一个月补偿;不满六个月的,补偿半个月的工资。但是补偿不得超过12个月工资。
1、营业外收入中列支的盘盈收入: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2、处置设备类固定资产收入:对于企业处置设备类固定资产收入需要按照营业税条例中第一条的'销售不动产'进行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 3、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转营业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