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2
不正当竞争赔偿的标准如下: 1、侵权人应当赔偿被侵权人因不正当竞争而遭受的实际损失; 2、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金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获得的利润; 3、侵权人因侵权而遭受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因侵权而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
主体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行为上,经营者实施了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例如:混淆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损害竞争对手商誉、违法进行有奖销售等等;结果上,导致了损害
构成不正当竞争的条件有以下几点:1、进行不正当竞争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市场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者服务活动的公民或者法人;2、不正当竞争活动侵犯的是其同类经营者的合法权益;3、不正当竞争行为人与他人的损害具有因果关系,应当是行为人的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行为者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具体而言,排挤其他经营者公平竞争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政府部门妨碍公平的行为,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采用贿赂手
不正当竞争的特点是: 1、违法性主要表现在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2、侵权,损害或者可能损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危害,危害市场竞争机制的正常作用; 4、多样化,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5、破坏性阻碍了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如下特征: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 3、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
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严重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以及其他限制竞争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亦作了相应的禁止和制裁的规定。如政府利用行政权力限制商品流通,限制正当竞争的行为;公用企业或其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指定商品,排挤其他竞争对手的
下列情形的有奖销售无效: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的抽奖式有奖销售;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的有奖销售。
最高奖的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有奖销售是合法有效的。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 (一)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 (二)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三)抽
不正当竞争的有奖销售如果存在下列情形的没有效: 1、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 2、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的有奖销售; 3、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的抽奖式有奖销售等。
不正当竞争的有奖销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属于无效: 1、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的抽奖式有奖销售; 2、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 3、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的有奖销售。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该法的直接目的; (2)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该法直接目的的必然延伸; (3)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该法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