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4
假释适用范围如下: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一半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管法规,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假释。如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不受上述刑期
《刑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假释的法律后果:假释犯罪分子应当在假释考试期限内依法进行社区矫正。规定的情形不存在的,假释考试期满,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并公开布。假释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在假释考验期间,发现假释犯罪分子在判
被判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一、假释的条件是: 1、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2、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3、确有悔改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 5、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
监狱假释的意思是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假释是将已经执行一定刑期的罪犯附条件提前释放的
不得假释就是不能提前释放。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
假释的条件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确有悔改表现,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假想防卫是相对于正当防卫而言的,具体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根据“二阶层客观刑法论”,犯罪是“违法”而且“有责”的行为。违法事实层面又包括行为、对象、结果、身份、不存在违法阻却事
减刑是指是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假释,即假设的释放,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
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内又犯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是指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
假释条件有以下这些: (一)法定的对象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适用假释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对判处其他刑罚的罪犯不适用。 (二)法定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