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19
诉讼时效是限制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间,如果诉讼时效届满,则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是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造成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如下: 1.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 2.当事人一方提出赔偿要求。当事人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义务人主张权利可以产生诉讼时效中断。 3.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民事案件是没有追诉时效的,而是适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义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借贷合同展期,使诉讼时效中断的方法有,贷款人请求借款人还款、贷款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借款人同意还债、以及其他与诉讼或者仲裁效力等同的情形。
股东催收债务可以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
行政诉讼已过诉讼时效的是不予受理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关于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规定在《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当事人因法律规定情形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一般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耽误起诉期限;公民死亡或者法人、其他组织终止;或者上述主体被行政机关、其他人控制等。
民事诉讼的普通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一般诉讼时效的意思是,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通常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 民事诉讼时效适用范围是什么 民事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之
讨债的诉讼时效具体如下: 1、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2、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中断,从收到
民事中的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此外,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