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9
非法采矿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但一般限于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包括国营、集体或乡镇矿山企业中作出非法采矿决策的领导人员和主要执行人员以及聚众非法采矿的煽动、组织、指挥人员和个体采矿人员。
非法采矿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情节是指下列情形: 1、开采的矿产品价值或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 2、在国家规划的矿区中,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采矿,开采国家规定
依法律规定和具体犯罪情形,符合下列条件即可认定构成非法采矿的共同犯罪: 1、有2人以上的犯罪行为人; 2、出于非法采矿的共同故意; 3、共同实施了非法采矿且情节严重的行为,且2人的行为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活动整体; 4、共同非法采矿的行为
情节严重的会构成非法采矿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非法采矿罪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构成非法采矿罪的犯罪分子应当承担有期徒刑、拘役、管制以及罚金的刑事法律责任。《刑法》规定,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认定非法开矿罪的标准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矿产资源和矿业生产的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2、客观上表现为违反矿产资源保护法的规定,非法采矿,矿产资源破坏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上出于故意,其主观目的是为获
刑法对非法采挖矿产资源的行为作了特殊规定,将此种盗采行为专门规定为非法采矿罪,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条适用原则,对非法盗采矿石的行为应当适用非法采矿罪,不能认定为盗窃罪。
认定非法开矿罪的标准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矿产资源和矿业生产的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2、客观上表现为违反矿产资源保护法的规定,非法采矿,矿产资源破坏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上出于故意,其主观目的是为获
非法采矿的办理取保候审的方式: 1、提供保证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作担保。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有关规定,保证金就会被没收。 2、提出保证人担保。该保证人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担保被保证人能够做到随传随到。
一般来说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采矿罪是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的,办理取保候审应向办案机关提交取保候审申请,在侦查阶段向公安机关申请,在审查起诉阶段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在审判阶段向人民法院申请,应采取人保或钱保的方式办理,同时出具取保候审保证书,取保候审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或者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五万至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