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5
著作权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下:《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等等。
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作者。自然人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特殊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
著作权人又称“著作权主体”,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著作权人可分为原始著作权人和继受著作权人。原始著作权人指创作作品的公民和依照法律规定视为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继受著作权指通过继承、受让、受赠等法律许可的形式取得
著作人身权的法律属性: 1、发表权。发表权是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它具有“一次用尽”的特点。 2、署名权。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署名权与作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项权利。
刑法中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包括: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行为; 2、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行为; 3、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 4、剽窃他人作品的; 5、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报酬的行为等。
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但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为了进一步明确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现从反方向列举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各类。 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2、有悖社会公德和妨害公共秩序的作品; 3、进入公人领域的作品; 4
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原则上属于作者,委托的作品的归属权为由合同进行约定,若是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则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公民死亡的,著作权属于其继承人。
著作人身权的法律属性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从主体上讲,著作人身权一般由公民作者享有。著作人身权不可转让、继承。著作人身权的内容比较广泛。著作人身权是兼有人格权和身份权双重特性的权利。
我国著作权法上所称的“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作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独创性,即作品必须是由作者通过独立构思
委托创作的著作权,如果委托人和受托人有合同约定,按照其约定,如果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对于委托作品,一般双方应在合同中对作品归属作出约定。
继承人或第三人可根据作者的遗嘱、遗赠扶养协议或法定继承的规定取得著作权,成为著作权主体。一般而言,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继承,人身权利不能继承。关于著作权的继承,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后,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
著作权法保护认定的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视听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