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7
根据法律的规定喝酒肇事逃逸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根据法律的规定喝酒肇事逃逸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般肇事逃逸承担事故全责可以处15天以下拘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
一般不能。肇事逃逸一般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所以肇事逃逸不能缓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肇事逃逸之后,如果对驾驶员进行了相应的违法行为处理,那么车子是可以进行年检的。对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法院可以认定肇事逃逸。交通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以及当事人行为性质的认定通常由交警就可以进行判断,如判断其是否属于肇事逃逸等。但此时仅涉及行政处罚。且肇事者如果在法庭上有足够证据证明自己没有逃逸,可以依法提出,法院可以在庭审中作出采信交警判断
轻微肇事逃逸后和对方已私了,如果没有报案就完事了。如果已经报案,行政处罚就不能私了。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交通肇
一般家人不举报不违法。如果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家人不举报,并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是违法的,涉嫌窝藏、包庇罪。
肇事逃逸不一定会判刑。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有肇事逃逸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
机动车驾驶人肇事逃逸,先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行为人因肇事逃逸涉嫌犯罪,如果符合下列条件的,能判处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当事人有悔罪表现; 3、当事人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