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3
当事人遇到医疗事故后,不要慌张,应该尽快收集相关证据,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将医疗机构起诉至法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即和解,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7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
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申请流程是: 1、当事人应当在1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2、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内容; 3、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可以委托鉴定,依照规定处理纠纷。
医疗事故争议处理方式有:双方协商、调解、仲裁、法院判决等。发生医疗事故后,患方可以先和院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在当事人双方之间产生约束力。如果和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者请求法院依
医疗损害责任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就医时,由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受到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应积极做好解释工作,以利纠纷及时解决。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
发生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 1.报告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事故纠纷医院的处理如下: 1、当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时,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报告; 2、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的,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程序上报,科室或者院
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
医疗事故发生后可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之调解首先发生医疗纠纷双方先进行调解,调解的方式有三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或者一种调解不成功再用其他方式进行调解。调节方式如下:1.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尊重患方知情权的义务,应当就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做出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