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30
合同一般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后生效,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
合同的效力划分为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等。有效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法定其他情形。无效的情形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效力待定的情形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可撤销
合同的效力确定方式有: 1、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有效; 2、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3、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办理手续后生效。
合同效力是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约束力。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四大类,即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销合同。 有效合同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实质要件: 一、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作为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民法典》规定
法院判定合同内容有效的方式: 1、合同主体适格。即合同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内容及形式不违反法律规定; 3、意思表示真实。
合同诈骗的犯罪主体的认定: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单位,主观上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 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但由于我国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具体的各省对合同诈骗罪数额的标准是
协议无效也就是合同无效有以下五种情形: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范围除包括买卖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仓储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债权合同外,也应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物权合同,以及合伙合同、联营合同、承包合同等。因为此类合同亦是进行市场交易的法律行为,行为人利用此类
存在欺诈的合同无效,我国法律规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是无效的: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