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4
1、和解是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行为,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参与;而调解是在仲裁庭的主持下进行的; 2、程序不一样:仲裁庭不可以主动要求当事人和解,但可在作出裁决前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3、结果不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
解决欠款纠纷的方式有: 1、协商,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 2、调解,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时可以请求有关机构等第三方出面调解; 3、仲裁,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仲裁条款或协议申请仲裁; 4、诉讼,当事人还可以向人
要解决欠款发生的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当事人如果要提起诉讼的,需要准备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劳动合同争议一般是不能直接起诉的。当事人一般需要在一年的时效期间内先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的,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发生劳动争议不能直接提起诉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未经仲裁不能起诉,需遵循仲裁前置的原则。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用人单位可以在以下劳动争议中申请劳动仲裁: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其他。
劳动争议过两年不能起诉。劳动争议适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合同争议一般是不能直接起诉的。除非劳动者有欠条,且仅仅属于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才可以直接提起民事诉讼。而一般情形下,当事人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不服裁决结果的,再依法提起劳动诉讼。
津贴争议能申请劳动仲裁。津贴属于工资的一部分,工资包括用人单位以各种形式支付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因此,津贴问题发生的争议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