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诈骗罪立案后,被告人主动还款,原告撤诉,如果检察院对案件的认定,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否则,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即使主动还款,检察院也应当起诉。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认为犯罪嫌疑人的
可撤销合同情形有欺诈、胁迫、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等。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
可撤销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的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可撤销合同情形有: 1、合同基于重大误解成立的; 2、合同一方当事人存在欺诈行为的; 3、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情形等。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有: 1、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同意变更的合同; 2、当事人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3、被合同当事人或第三人欺诈或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4、显失公平的合同。
合同可撤销的条件主要包括: 1、合同撤销权尚未消灭; 2、合同基于重大误解而订立; 3、一方存在欺诈、胁迫行为,导致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被欺诈签订的合同、被胁迫签订的合同。这些合同被撤销后,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有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存在着重大误解;当事人被合同的相对方或第三人胁迫、欺诈而订立合同;以及当事人在处于不利状态时订立的显失公平的合同等。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有下列特点: 在撤销前合同是有效的,但是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主要是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造成的;以及撤销权的行使方式是诉讼或者仲裁;并且行使撤销权有除斥期间。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2、合同条款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 3、合同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合同存在欺诈、胁迫、显失公平或者重大误解。
一般有以下可撤销的合同: 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显失公平的合同; 3、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与他人订立的合同; 4、当事人或第三方以欺诈手段与他人订立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有: 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3、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二、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