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22
量刑拘役的并不必然会判处缓刑,是否判缓刑还需要具备缓刑的其他条件。根据法律规定,罪犯被判拘役同时符合以下这些条件的,可以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在中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拘役是有缓刑的。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缓刑适用的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拘役缓刑一般是会当庭宣判的,但是具体的还是要看法院是怎么执行的。《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犯罪嫌疑人在之前已经有罪行,并且被判处缓刑,在缓刑期间如果再发生触犯刑法的行为,并且被判处拘役的话,那么之前的缓刑将会被取消,并且需要根据现有罪行和之前的罪行所判处的刑罚来进行处罚。
1、如果是被法院判定缓刑、拘役,说明是已经被认定有罪,会留案底。
犯人被判缓刑、拘役之后,是不会计入到个人征信系统中的,承担民事责任,要赔偿对方的损失,收到判决书之后,拒不执行的才会计入到个人征信中,会影响个人的信用,影响金融业务的办理。
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十一、将刑法第七十二条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判拘役后可以缓刑,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犯罪情节轻微; 3、犯罪分子具有悔罪表现; 4、犯罪分子没有再犯危险性,而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不利影响的。 缓刑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
根据我国《刑法》的明确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范围在原判拘役期限以上,一年以下。但是,如果原判少于两个月的,考验期应当为两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缓刑期间,罪犯应当服从监管,遵纪守法,并且根据考察机关的要求,定期向其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
首先缓刑和拘役共同之处都是属于刑事处罚的一种,两者都会被剥夺一定期限的犯罪人的人身自由;主要的区别有以下: 1、缓刑和拘役的执行方式是有区别的。拘役是在看守所执行;缓刑是暂时不执行收监。 2、缓刑和拘役的定义是有区别的。 拘役是短时间的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