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9
行为人涉嫌以下情形的构成包庇罪: 1、行为人明知罪犯的犯罪行为,却仍然故意为罪犯提供隐藏的地方; 2、行为人故意为犯罪分子提供财物的; 3、行为人以其他方式帮助罪犯逃跑; 4、行为人欺诈证明包庇罪犯。 法律规定,包庇罪是指知道自己是犯罪的人
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离婚的情形如下: 1、一方重婚或者与他人配偶同居的; 2、一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一方有赌博、吸毒恶习等屡教不改的; 4、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局满两年的; 5、一方被告被宣告失踪的。
不得假释的情形: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 1、不管对罪犯所判处的是什么刑种与刑期,对累犯不得假释。 2、对实施了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并且
出现以下情形,可以认定为立功: 1、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 2、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核实属实; 3、阻止他人犯罪活动; 4、协助司法机关逮捕其他
第一,经过被代理人同意的转委托。此时转委托人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第二,没有经过被代理人同意的转委托。此时转委托人实施的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第三,在紧急情况下产生的转委托。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进行
假离婚的情形有: 1、通谋离婚,是指婚姻双方为了共同或各自的目的,串通婚,达到目的后再婚的离婚行为; 2、欺诈离婚,是指一方为了达到离婚的真正目的,采取欺诈手段向对方承诺离婚后再婚,骗取对方同意而暂时离婚的行为。 假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
诉的合并的情形: 1、诉的主体合并。诉的主体合并,又称为主观的诉的合并,或广义上的诉的合并。 2、诉的客体合并。 3、诉的主、客体合并。 4、反诉与本诉的合并。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免于刑事责任的情形主要有: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
判刑从轻处罚的情形有: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
死刑执行的变更情况有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罪犯正在怀孕的,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等,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该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可以免除刑罚的具体情形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等。
根据法律规定,凡判处死缓的罪犯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而犯罪者,法院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在犯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罪犯限制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