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3
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如下: 一、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 二、法庭调查。主要是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现
诉讼辅助人制度是指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有专门知识的人",通俗地讲就是“专家”,有的将其称为"诉讼辅助人”、“专家辅助人”等。是指在科学、技术以及其他专业知识方面具有特
二审法院可以依法改判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原判决法院的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二审人民法院依据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重新适用法律,作出判决改变原审判决; 二是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二审法院查清事实
民事诉讼的“高度盖然性”,是指人民法院根据证据的高度概率和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裁决的做法。高度盖然性即是根据事物发展的高度概率进行判断的一种认识方法,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达不到逻辑必然性条件时不得不采用的一种认识手段。“盖然性”是有可能而不
一般应该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有特殊情况或者双方当事人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充分表达意见,且书面同意不开庭审理的除外。符合缺席判决条件的,可以缺席判决。
陪审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依法吸收审判员以外的人来参与审判的制度。例如法院在审理一审民事案件时,可以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来审理案件。
陪审制度是指在合议庭当中吸收审判人员以外的人来参加审判的制度。陪审制度表现的是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理念,即反映出了审判权来源于人民这一原则。 在我国,也存在陪审制度,我国陪审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内容是: (1)陪审制度仅适用于—审,二审及再审均不
民事诉讼二审是终审判决。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终结审判的制度。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法院对于按照审判管辖权的规定对审判的第一审(初审)案件做出判决或裁定以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若同级的检察院不
民事诉讼的审理以公开审理为原则,不公开审理为例外。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是公开审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依法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经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1.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2.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3.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至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