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23
有期徒刑缓刑的执行方式如下:先执行缓刑,缓刑是多长时间,就执行多长时间。缓刑期间没有违法行为,缓刑期满后,视为刑期结束,不再执行监禁刑罚。如果在执行缓刑期间,发生违法行为,终止缓刑,对犯罪人收监。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
执行有期徒刑缓刑的,应当符合缓刑适用的有关规定,具体规定包括: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时,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死刑缓期执行要获得减刑的条件为:行为人在两年的死缓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或者行为人被证实有重大立功表现,则两年期满可减为无期徒刑或25年有期徒刑。在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执行期间,若能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
无犯罪证明办理流程: 1、户口所在地的居委会开证明,居委会相关负责人知道具体的填写内容,然后盖章,签字; 2、报片民警,签字盖章; 3、到派出所最后签字、盖章;或者直接带个人身份证户口本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办理。 跨省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需
累犯包括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即一般累犯。关于特别累犯,根据《刑法》第66条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
有期徒刑期满的,司法机关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布缓刑期满的,原判决不再执行。公告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主持,并按规定程序公开。司法机关应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
不能。从缓刑的适用条件上来看,缓刑期内又犯罪的缓刑撤销后不应再适用缓刑。缓刑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证实其不能经受缓刑期间的考验,已经从事实上证明了其再犯罪的危险,如果仍对其适用缓刑,则明显有“纵容犯罪”之嫌,且其所居住的社区群众亦会
行为人在缓刑考验期间又犯同样的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罪犯在被管制或缓刑期间能结婚,但要按照执行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以及遵守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要报经执行机关批准等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不满十四周岁的触犯《刑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在对青少年犯罪怎么处理的态度是从宽处理,但刑法理论上有个概念叫未成年人年龄补足制度,意思是虽然孩子年龄小,不用负刑事责任,但是针对具体的案情,比如说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比如说是累犯,比如说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未成年人已经对犯罪有足够的认识能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中的规定,对于老年人犯罪,要充分考虑其犯罪的动机、目的、情节、后果以及悔罪表现等,并结合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酌情予以从宽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