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9
犯罪预备阶段没有未遂状态,预备未遂不是犯罪。因为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没有着手实施犯罪行为,而犯罪未遂是已经开始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没有达到犯罪目的。
犯罪预备不构成犯罪中止。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二者是互相排斥的犯罪形态。
构成犯罪。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
对预备犯原则上应予以从宽处罚。但是刑法对预备犯规定的处罚原则是得减主义。即审判人员可以予以从宽处罚,也可以不予从宽处罚。此外,对既遂犯是予以从轻处罚,是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也由审判人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是犯罪过程中的不同犯罪阶段(有的认为是不同的犯罪形态),这些不同的犯罪阶段(或形态)是各自独立、互相并列或排斥的,是这个犯罪阶段(或形态),就不可能是另一个犯罪阶段(或形态)。
犯罪预备阶段没有未遂。因为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是犯罪的两种不同形态,且相互排斥,成立犯罪预备,不可能同时构成犯罪未遂。二者所处的犯罪阶段不同,犯罪预备是在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犯罪未遂在犯罪行为开始后。
预备阶段没有犯罪中止。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二者是互相排斥的犯罪形态。
犯罪未遂不存在于犯罪准备阶段。因为二者是互相独立的不同犯罪形态。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认定犯罪预备的方法: 1、在确定犯罪准备时,必须区分犯罪准备和犯罪准备阶段。犯罪准备是行为人行为的停顿状态,犯罪准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过程; 2、在确定犯罪准备时,必须区分犯罪准备和犯罪意图。犯罪意图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之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揭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否可以定罪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在犯罪准备阶段暂停犯罪,这种情况一般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如果此时没有造成伤害,则免除处罚,无需定罪。如果对他人造成轻微伤害,将减轻处罚,可以定罪。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式,是指行
犯罪预备阶段是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的。根据《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阶段不可以成立共犯。因为共同犯罪是指共同实行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不能成立预备犯的共同实行犯。对于进行犯罪预备的各共同犯罪人,应根据食在犯罪预备中的作用,依照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