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1
在我国对犯罪的认定需要满足四要件: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具体而言,该行为满足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即犯罪成立。
如果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犯罪行为,且毒品的数量符合毒品犯罪的立案标准的,可认定为毒品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1.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2.犯罪主体条件要求必须是在二人以上;3.犯罪主观条件要求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贪污罪作为一般贪污行为的特殊形式,除具有一般贪污违法行为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构成贪污罪的贪污行为,还具有贪污数额和情节上的要求。因此,认定贪污罪与一般贪污违法行为时,应把握以下方面: 1、要看行为人贪污的数额是否达到3万元。其中,贪
该按下列标准来认定共同犯罪: 1、两个以上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为; 2、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由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将他们的单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活动整体; 3、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有因果关
符合下列条件的为从犯: 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随声附和、表示赞同的为从犯。 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 3、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
双罚制犯罪规定如下: 1、对法人中有责任的自然人的处罚,可以判处自由刑; 2、其他刑罚也可以判决执行; 3、对法人的处罚一般仅限于财产刑。 两罚制,又称两罚原则,是指法人犯罪既惩罚法人中的自然人,又惩罚法人。对法人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的刑罚,
诈骗罪中主犯如何认定需要依法律规定和具体犯罪情形。 诈骗罪的共同犯罪中的主犯的认定标准是: 1、组织、领导诈骗犯罪集团进行犯罪的犯罪分子; 2、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3、在聚众闹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在犯罪集
犯罪未遂的认定如下: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特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犯罪未成功,是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没有完成; 3、犯罪失败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一)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所以诈骗罪的
1、犯罪分子已着手实行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单位谋取利益,经单位决策机构或者负责人决定实施的,法律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刑法分则条文明文规定主体,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