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7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指使他人犯罪的,如果是在胁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构成胁从犯,依据犯罪情节从轻减轻处罚,如果是在教唆情况下实施的,教唆人构成教唆犯,依据其在教唆中的作用处罚。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从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二是在共同犯罪中帮助他人实行犯罪的帮助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指使他人犯罪,如果是在胁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构成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如果是在教唆情况下实施的,教唆人构成教唆犯,依据其在教唆中的作用处罚。
指使他人犯罪属于法律上的“教唆”,指使者与被指使者同样须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各自在共同犯罪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定罪处罚。一般而言,被教唆者起到次要作用,属于从犯,教唆者起到主要作用,属于主犯,即使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者也须要承担责任,
指使他人犯罪的,在胁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构成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如果是在教唆情况下实施的,教唆人构成教唆犯,依据其在教唆中的作用处罚。
指使他人犯罪的判刑标准为:指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可能是共同正犯,即通过利用他人实现犯罪的情况,行为人表现为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的实现。指使他人犯罪主要有教唆犯和胁从犯。故意唆使并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
指使他人犯罪会构成共同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指使他人犯罪
犯罪中止也是构成犯罪的,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这是一条精练概括性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有复合之处,单根据法条的规定是难以准确认定
诈骗罪受人指使共犯,一般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参与犯罪者是从犯还是协从犯是由参与者在犯罪中的主观意志和所起作用而定的。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胁从犯是指受胁迫而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
胁迫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胁从犯是被迫参与犯罪的犯罪分子,所谓被迫参与犯罪,是因受到威胁而参与犯罪,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虽然被胁迫者参与犯罪不是自愿的,但其行为仍然受到意识的控制,因此仍然对犯罪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