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5
1、如果个人收入超过了5000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征收方式:查帐征收,定率征收,定额征收 3、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征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式如下: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
具体的流程如下:第一、申报无征税、补税。 1、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务服务领取纸质个人所得税缴纳申报表。 2、纳税人按照填表要求填写申报表一式两份。 3、纳税人直接将申报表、身份证件复印件提交给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 4、纳税人执税务机
个人所得税可由个人到税务局办理,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有纳税义务人的可由纳税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通常用人单位作为纳税义务人办理缴税的业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如下: 1、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2、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
计算方法:居民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一纳税年度所得额扣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确定的扣除后的余额,根据法律来计算。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依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各项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可以扣除的各项费用后的剩余余额。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每一个纳税年度,扣除掉
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包括以下应税项目: 1、工资薪金所得; 2、劳务报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5、财产转让所得; 6、股息红利利息所得; 7、个体工商经营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偶然所得。 其中工资薪金所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是: 一、收入总额: 1、生产经营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 3、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6、股息收入: 7、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
3%-45%是属于综合所得适用,具体区间如下: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3%;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10%;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20%;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超过42000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为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等收入的数额,收入总额的种类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