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4
重大误解由以下要素构成: 1、必须是表意人,即作出意思表示的当事人,因误解而作出意思表示; 2、合同内容必须有重大误解; 3、误解是由误解方自身的过错引起的,而不是由对方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引起的; 4、误解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可能给
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订立了合同。误解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构成并产生使合同变更或撤销的法律后果。 1、必须是表意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2、必须是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了重大误解。 3、误解是由误解方自己的过
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重大误解一般是指,双方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有关标的物的种类、数量、质量等产生了错误认识,导致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那就属于重大误解。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为当事人的误解必须是要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以及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等。
重大误解一般以双方误解为原则,以单方误解为例外。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如下: 1、须有意思表示的成立。 重大误解系就意思表示而发生。如果不成立意思表示,则不发生重大误解。 2、意思表示的内容与内心的效果意
重大误解的意思是指行为人因对对方行为的性质、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在看似自愿的情况下而订立了有违真实意愿的合同,并由此造成较大损失,可期待利益受到
能够构成重大误解的情况如下: 1.必须是表意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2.必须是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了重大误解; 3.误解是由误解方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 4.误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财产受到损失的人叫受害人。因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虽属既成事实亦不受法律保护,受益人取得的不当利益应当返还给受害人。不当得利制度旨在调整欠缺法律依据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点: 1、客体要件,冒名顶替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正常管理秩序,侵犯对象是他人接受的教育,工作、待遇的权利;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是行为人通过假冒他人的姓名,冒领录取通知书、伪造档案、户籍等替他人或窃取他人的利益,
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想象竞合犯的法律概念和构成要件,但是在刑法分则的条文中又出现了对想象竞合犯的具体适用,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规定的盗窃、抢夺国有档案罪中规定了想象竞合的处理原则:“有前两款行为,同时又构成本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