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16
诈骗罪的司法解释是: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
信用卡诈骗罪有以下这些表现形式: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4、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
犯了经济诈骗罪只要符合减刑的条件就可以适用减刑。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
保险诈骗罪的构成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国家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较大数额保险金的行为。保险金是指按照保险法规,投
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 1、犯罪客体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 2、客观方面是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欺骗保险机构、骗取保险金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可以包括单位; 4、主观方面是故意,且目的是
行为人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判处刑罚如下: 1、犯此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被人民法院判处九个月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不能再申请取保候审了的,因为取保候审仅能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前提出。《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
根据法律规定,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单位
保险诈骗罪的客观表现是行为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进行保险诈骗活动。虽然保险诈骗也客观地利用了合同关系,但仅限于保险合同,合同诈骗罪的合同范围要广得多。在犯罪对象方面,保险诈骗罪的直接对象是国家保险管理制度和他人财产所有权。根据相关规
保险诈骗罪的处罚标准如下: 1、触犯本罪的,一般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10万元罚金; 2、保险诈骗的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处5-10年有期徒刑,并处2-20万元罚金; 3、保险诈骗的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
保险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一)主体为个人和单位,具体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 (二)在主观上必须为故意; (三)客体是国家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 (四)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数额较大是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之一,也即只有保险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否则就不构成犯罪。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或者是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