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09
员工不签合同的,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之日,需要通知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经过通知之后,劳动者仍然不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该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其之间的劳动关系,且不需要支付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但是仍然需
协商、调解、诉讼、仲裁。具体如下: 1.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2.提起行政诉讼
1、如果不是因公死亡,只有社保发放丧葬补助金;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以视同工伤,用人单位不承担费用,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1)丧葬补助金: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
单位不上报个人可以到企业所在区县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但是时限是一年。超过一年的,到法院起诉。申请工伤认定时,申请人无法提供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及时出具补正通知书,告知其通过劳动仲裁或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关系。
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讨薪: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争议应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劳动争议解决方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协商不成的,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员工受工伤,如果负有赔偿责任的单位不赔偿的,应该与其协商处理,达成和解协议;协商不成的,可以去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去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或者由法院来依法作出判决。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工伤发生待遇纠纷的,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经仲裁后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裁决。
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尽量清楚用工单位是否为合法经营的单位,有无用工主体资格。否则,既使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合同中应明确工作内容、条件、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以防止约定不明,致使自己权益受到侵害;劳动
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的处罚是: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员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尽量清楚用工单位是否为合法经营的单位,有无用工主体资格。 2、合同中应明确工作内容、条件、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 3、对于用工单位的非法要求应予拒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