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1
侵害商业秘密的具体行为包括:以盗窃、贿赂、欺诈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违反保密义务行为,披露、使用他人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等。
法律法规既没有规定商业秘密应当区分密级,也没有规定不同密级的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程度有什么区别。区分不区分商业秘密的密级完全取决于企业保密工作需要和权利人意愿。从企业保密防范的原则来讲,划分和确定商业秘密密级,有利于商业秘密的分级管理,有利于
非协议当事人不签订保密协议,不得泄露商业秘密,因泄露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1、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或
商业秘密要有以下条件: 1、商业秘密必须具有经济性、实用性等价值; 2、商业秘密所有人必须已经对该秘密采取了必要的保密措施; 3、该商业秘密必须具有不为公众所知悉的特征。
商业秘密的类型有: 1、经营战略; 2、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策略; 3、产品的社会购买力; 4、产品区域分布; 5、产品的长期、中期、短期发展方向和趋势; 6、定价政策; 7、劳动报酬; 8、产销策略; 9、营销计划; 10、流通渠道和机构
以下行为是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 1、掌握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违反竞业协议或保密协议,向他人提供单位商业秘密的行为; 2、未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人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教唆、引诱等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3、其他属于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
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法律责任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的,依照前述的规定酌情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
公司的下列机密属于商业秘密: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秘密信息指符合商业秘密定义的非专利技术,包括技术设计、应用试验、工艺流程、工业配方、化学配方等;经营秘密信息指符合商业秘密定义的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方法、经验和策略,包括发展规划、竞争方案、
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商业秘密,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侵犯商业秘密罪报案需要提交以下材料: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信息;商业秘密的内容,原告对该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被告非法将该商业秘密公开的事实行为证据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诉法上,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可以是书面的、物证、证人证言、被害人即被侵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没有规定,只要商业秘密的四个基本特征没有消失,权利人可以将商业秘密一直保持下去。权利人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为商业秘密规定适当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