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5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属于两种不同的法律概念,诉讼时效中断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前6个月内,中止则适用于整个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中止事由消失的,时效继续计算。但时效中断的,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已开始的诉讼时效因发生法定事由不再进行,并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丧失效力。
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另外,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止。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诉讼
如果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引起行政诉讼时效的中断: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的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行政相对人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或者与提起行政诉讼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关于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是这样认定的:因为连带保证人是从债务人而并非实际的债务人,所以所负的债务也是非主债务,其承担的债务与主债务的效力层次并非全一致,两者都有独立性,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是不随主债务时效的中断而中断的,但是一般
下列原因可以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1、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2、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 3、认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时效进行中,因出现了法定事由,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因而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暂停的一段时间不计入诉讼时效期间之内,而合并计算中止前后的期间。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
追诉时效的中断,也称追诉时效的更新,是指在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以前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法律规定的事由终了之时,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我国法律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后罪成立之日起计算。即在追诉期
民事诉讼法对诉讼时效的中断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诉讼时效的中断一般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由于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导致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等到时效中断的事由被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提起诉讼或仲裁。权利人起诉后又撤诉的应视为与请求相同的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包括民事诉讼法上的一切权利主张形式,如起诉、应诉,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申请支
债权人应向债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即要求其偿还债务;或者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以及通过使用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方式,才能中断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