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30
行政诉讼的受理行政诉讼的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而决定立案审理的诉讼行为。这是对公权力的监督。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原告的资格条件是: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做原告。
打行政诉讼法官司要先满足以下这些条件: (1)有明确的被告。 (2)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3)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为复议。但是大部分的行政纠纷是可以直接起诉的。必须先复议的情形有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1、提起行政诉讼的只能是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符合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应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所谓“事实根据”是提出认为行政机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具体条件如下: (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
行政处罚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行政诉讼证据所要证明的最终事实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行政诉讼被告必须自始至终地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行政诉讼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证人和原告收集证据,作为被告代理人的律师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人民
药事的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反映行政诉讼的基本特点,对行政诉讼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体现并反映着行政诉讼的客观规律和法律的精神实质的基本规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其活动本质和规律以及立法者所奉行的诉讼政策的集中体现。
(1)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原则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开展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都必须遵守的共同性行为准则。 ①审判独立原则; 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③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⑤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 ⑥
行政诉讼证据种类: 1、书证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如行政机关的文件、文书、函件、处理决定等。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在诉讼中必须提交的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