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3
《刑事诉讼法》关于拘留后释放的条款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第一百六十七条: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罪释放有如下几种情况: (1)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依法讯问时发现其不构成犯罪,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
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了解案情进展。相关法律:《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
1、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予以量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
是指在被的人提供担保或接受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释放的制度。一般来说,保释的程序分为申请、听审、裁定以及救济四个阶段。保释这一制度来源于英美国家,英国《1976年保释法》第1条规定: (1)在某人被指控
无罪释放是司法机关宣布在押人犯无罪并解除其被拘禁束缚的状态,恢复其人身自由。无罪释放代表该嫌疑人是被法院认定无罪了的,也就是说与案件无关,犯罪嫌疑人不需要为此而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无罪释放的情形如下: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
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认为其不至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此外,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如果再犯新罪的,
无罪判决由人民法院作出并执行。第一审判决宣判后,并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但无罪判决一经宣判,就应该释放在押被告人。这主要是由于羁押被告人的理由已不复存在。 无罪释放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以及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