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31
1、对劳动争议案件不服,在裁定生效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如果法院受理案件的,裁决没有生效,可以停止强制执行。如果生效后再起诉的,不能停止强制执行。 2、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
法院对不执行人的强制措施: (1)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冻结、辨识、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4)搜查; (5)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和票证; (6)强制被执行人迁出
劳动争议包括哪些: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等。
(1)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法院受理。 (3)申请复议。当事人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终局裁决、判决之前,为解决权利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依法裁定义务人预先履行义务的制度。 先予执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权利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在劳动争议的解决过程中,先予执行为
1、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书和申请执行所需的其他资料。2、向人民法院提交劳动仲裁裁决书原件。3、申请执行的事项,只有裁决书的裁定范围,不得提出其他要求。
1、一般是仲裁文件生效十五日没到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这时候就可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到执行不会超过三个月。 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仲裁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二年。 《民事诉讼法》 第二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流程,具体如下: 1、申请人或者其代理律师查询,了解被申请人人的相关财产线索; 2、拟写强制执行申请书,提交到执行法院; 3、法院在7天内决定是否立案; 4、立案后,进入执行程序,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
法院判决生效后,应当履行判决义务的一方拒不履行判决义务的,另一方有权作为申请执行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立案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如果被执行人可以被执行的财产的,一般在法院立案之后6个月内执行完结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后,法院执行案件一般为六个月。受理期限通常是7个工作日。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