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5
依法订立的合同,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双方当事人都是有效的。被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的合同。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
撤销效力待定的合同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是相对人撤销这类合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撤销的意思表示必须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作出的,对于法定代理人已经追认的合同相对人不得撤销。 2、只有善意的相对人才可以作出撤销合同的行为。 3、相对人作出撤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
合同撤销将发生两方面效力,一是合同自始无效,当事人无需履行合同;二是当事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对方所受到的损失。但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1、行使撤销权的主体要符合法律规定撤销权主体,撤销权是保护因合同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而在利益上受到损害的一方当事人。 2、行使撤销权的客体要合法。 3、行使撤销权的方式要适当。 4、行使撤销权须在法定期间内行使。
撤销合同的法律规定如下: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等。
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当事人仍有效力,故其相对无效。在行使撤销权后,合同无效溯及合同成立之时,自始不发生效力。合同被撤销后,当事人也要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无效合同或者已经被撤销的合同从一开始就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这一规定表明,如果是已经被确认无效或者已经被撤销的合同,其效力是溯及既往的。也就是从合同成立的当天开始,而不是从合同被确认或者撤销时开始无效,是不具有法律约束
行纪合同的性质有:属于诺成合同、双务合同、有偿合同和不要式合同;行纪合同主体的限定性;行纪合同的标的具有特定性;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委托事务;行纪人是为委托人的利益办理事务。行纪合同只需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无须一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
一、撤销权行使的效力债权人的撤销权行使的效力判决的确定而产生,对债权人、债务人、第三人产生效力。 二、效果的归属债务人的行为一旦被撤销,即自适失去法律约束力。尚未依该行为给付的,当然恢复原状。 三、费用的负担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
无效或被撤销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被认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应当返还就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无法返还或没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