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19
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故意传播传染病罪判三年。传播传染病罪立案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 2、导致乙类、丙类传染病流行的; 3、因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造成人员死亡或者残疾的; 4、因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故意传播传染病罪的量刑为:如果行为人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即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我国并没有法律规定故意传播传染病罪,对于有特殊身份的人来说,例如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如果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成立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对于其他没有身份的人来
故意传播传染病罪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患有严重性病,而出于某种动机或为达到某种目的,仍然向他人卖淫或嫖娼。
故意传播传染病罪在法律上没有这一罪名,但故意传播传染病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具体判处几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没有故意传播传染病罪,只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行为人构成本罪但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行为人传播传染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传播传染病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是指国家对社会公
故意传播传染病罪的量刑:如果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即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传播传染病罪判3年。故意传播传染病的,会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故意传播传染病罪的量刑为,如果行为人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即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
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定罪处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