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3
网贷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收到学生支付款项后即将其“拉黑”不再联系。 2、是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
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1)携带集资款逃跑的; (2)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3)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4)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过失犯罪有的情形有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行为。
无罪辩护的情形主要有: 1、被告不是本案的犯罪分子,被告从未实施检察机关起诉的,不可能成为有罪人或者承担刑事处罚; 2、被告的行为是基于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被告主观上有防卫思想,其行为不超过必要限度,或者在特殊正当防卫下实施的,不为罪;在
民间借贷无效情形有: 1、向借款人取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借款人应当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2、向其他企业借款或者向单位职工筹集资金,借款人应当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3、贷款人提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仍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贷款; 4、违反社
“欺骗性”系对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 (七)项的概括归纳,“误认”是对“欺骗性”的解释说明。条文中除明确质量与产地两种具体的误认情形外还用一个“等”字来概括与质量特点相类似的误认情形。实践中商标标志“带有欺骗性”主要有以下情形:第
诈骗的主要形式: 1、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 2、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3、以特殊身份进行诈骗; 4、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的身份进行诈骗; 5、以小利取信,进行诈骗为实。
诈骗罪判刑标准有: (一)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1、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犯罪构成是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为故意。
根据《刑法》贷款诈骗罪的规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第三方金融机构的贷款,涉及金额较大的,依法可被判处五年以下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处二万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涉及金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会被判处五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