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0
债务转移必须通知债权人且应征得债权人同意。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同意,债权人未作表示的,视为不同意。第五
债务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的,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权人在接到债权申报通知后,应该向管理人及时申报债权。 在破产程序中,债权申报是债权人的权利,也是破产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债权人必须经过债权申报程序,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并且在债权被审查确认后,
债务人破产清算债权人要追讨债务的,可以申报债权,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在法院确定的期限内申报,还需要书面说明债权的数额和有无财产担保,并且提供相应的证据。
债权转让后,债权的从权利一并转让,而担保物权是属于主债权的从权利,所以担保物权一并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除外。但是如果有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情形的,则不应当转让,具体如下: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
讨欠款不可以扣押债务人财产。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有权对公民财产进行扣押,个人没有这个权利。 为了讨债私自扣押债务人财产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债务人只能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情节严重可以搜集其恶意转移财产的相关证据,可以以其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提起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我国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的
债权人撤销权与可撤销合同具有下列区别: 1、债权人的撤销权,是债的保全制度的一种;可撤销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中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一种; 2、债权人的撤销权是债权人固有的、是实体法上的一种权利;可撤销合同则只有在符合法定条件时,才可以撤销。
债务人的任意履行行为如果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可以撤销,如果没有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的,不能撤销。 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
在离婚案件中,下列行为属于恶意转移夫妻共同财产: 1、收入不存入夫妻名下的存折; 2、私自出售房屋; 3、私自出售其他夫妻共同财产; 4、转移已有存款; 5、私自无偿转让或赠与夫妻共同财产等。
债权撤销权中的第三人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与债务人发生交易行为的相对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上称之为受让人;二是在该受让人处取得权利和利益的人,即由受让人直接或间接取得债务人行为标的物或权利的特定承受人。
债权能进行转让,债权人转让权利,不需要经债务人同意,但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同时取得与主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债权转让有三种例外情形的不能转让,如根据债权性
债务人可以转让的是债务而不是债权。债务人如果转让债务的,需要经过债权人同意,债权人在征得债权人同意的过程中,可以催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同意,债权人未作表示的,视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