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9
在我国,老人并没有所谓的监护,只有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才适用监护制度。但是根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所以老人涉及的是赡养制度。这里的赡养,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赡养,还有精神上的赡养。如果不赡养老人,如果情节严重,可能涉及遗弃罪
根据1994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的,监狱应当按期假释并发给假释证明书。被假释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被假释的
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起诉、一审、二审的办案期限内不能结案,采用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险性的。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37条第7项的规定,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按照以下原则来确定: (一)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二)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1、祖父母
撤销假释的情形: 重新犯罪;发现漏罪;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监管规定。 撤销假释的结果:重新犯罪及发现漏罪的:撤销假释,数罪并罚。 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刑法 第
孩子的监护人是谁,要看其是否已经成年、父母是否健在、其他家属是否具有监护能力等。对于未成年人,一般情况下,父母是其监护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父母均已死亡,或者均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
父母离婚后,孩子的监护人依然是其父母。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即使父母离婚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认为其不至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此外,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如果再犯新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