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5
民法典的相邻关系原则是:兼顾利益、提供利益。处理因相邻关系发生的纠纷时应从有利于有效合理的使用财产,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出发。相邻各方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应当互相协作,兼顾相邻人的利益。
民法总则中有关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1)平等原则,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即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用来衡量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民事主体的民事
民事责任是当事人在履行相关义务的时候,必须要承担的一种责任,而且民事责任当中包括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民众在承担民事责任的时候的方式主要包括赔礼道歉,还有大家在民事纠纷当中经常见到的赔偿,恢复名誉等这些都属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某些方式的。
民法典中关于抚养费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1抚养费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2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3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
目前民法总则已经失效,关于监护的规定适用民法典,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可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担任监护人。
民法总则第170条的内容: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的人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对执行其工作任务的人员职权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民法总则的基本原则有: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信原则; 5、绿色原则; 6、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概念构成。
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该赠与的合同。其中,转让财产的一方为赠与人,接受财产的一方为受赠人。 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向受赠人转移的一般是财产的所有权(当然并不限于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等也可以成为赠与
理论上来说,商法和民法是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关系。在我国这样一个采民商分立体质的国家,商法的一般性原则实质是民法基本原则的阶段化发展成果,是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运用和在商事制度上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