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诉讼时效会出现中断或中止的情况。如出现不可抗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诉讼时效中止。如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和非出于权利人意思的“人祸”,例如瘟疫、暴乱等。 2、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3、其他。例如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时,其时效可中止等等。
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由于民法典是民事生活领域的基本法,有些制度是修改和补充,有些制度是创设性的全新制度,需要在通过后宜留出一定的时间供社会各界学习、准备,但是,考虑到力争在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在这之前,需要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与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一样要看是否约定了还款时间,如果写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3年。如果没有约定归还时间,则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欠款诉讼时效是三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诉讼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诉讼中断的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诉讼中止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诉讼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如下: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行政诉讼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工具。有时候,公民或者法人会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诉讼,也就是遇到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况。 这时候,公民可以在消除障碍后十日内提出延长期限申请。这样的合理规定是保护起诉人合法权益的一个具体体
行政诉讼时效没有规定中止的情形,如果遇到了行政诉讼时效中断的,当事人可以在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消失后的十日内申请延长期限,由法院决定是否予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限。
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如果借贷双方协商不成的,权利人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的三年内,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来处理该纠纷。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以下: (1)不可抗力;是人力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和人的活动;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3)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