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行政强制法》的定义,行政强制执行是指有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无执行权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对于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是能够申请行政强制执行的,但要符合下列条件: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救济;也拒不履行行政行为;且行政机关在申请前已经在合理期限内催告了当事人履行的。
下达行政处罚后,若其中包含罚款部分则应当在受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起十五日内缴纳罚款。其他处罚没有具体规定,应当按照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规定的履行期限履行。
行政强制执行与民事强制执行的区别是: 1、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在一般情况下为人民法院或有权的行政机关,民事强制执行是司法机关; 2、行政强制执行的依据是行政处理决定,民事强制执行的依据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调解等法律文书; 3、行政强制执行
六个月。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的,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强制执行的程序是首先执行庭对执行申请审查立案;通知被申请方履行;准备强制执行;实行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是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强制执行需要当事人申请,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期间应当干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强制执行的流程是:一方拒绝履行生效判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受理申请。进行申请复议。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采取强制措施。执行时间是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的六个月内。
行政强制执行权,是指对拒不履行的行政相对人强制其执行的权力。如果法律规定某一行政机关有强制执行的权力的,则该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等方式来执行;如果没有执行权的,则可以申请法院执行。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
强制执行过程中需要中止执行的情形如下: 1、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应当中止执行的情形: (1)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确有困难或者暂无履行能力的; (2)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确有理由的; (3)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执行不损害公共
行政机关在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后,如果处罚决定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的,则应当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限届满之日起的三个月内,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申请强制执行。但是行政机关要先催告当事人履行,在当事人逾期不履行、也不在法定期间内申请复议、或起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