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2
死亡不做尸检可以做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鉴定不是必需和一定要有尸检报告为前提的。死亡原因可以通过分析进行临床推断,但确实因患方拒绝尸检而造成对死因无法认定的,患方对此也负有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发生医疗纠纷,打官司的流程是:当事人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应当递交起诉状、证据材料以及原、被告的身份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受理后,原告应当预缴诉讼费用。
医疗事故必须经技术鉴定后确认。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共同要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可直接委托医学会组织鉴定。2、患者一方请求技术鉴定必须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3、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首先患方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 其次是如果双方协商解决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或协商不成患方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前一种情况可以由双方共同向市级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患者因医疗事故受到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可以以医疗机构为被告,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法院提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如果患者因医疗事故死亡,其近亲属可以向法院提取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提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应当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身份证明以及有关的证据
可以这样打医疗纠纷官司:1、发生医疗纠纷;2、向医疗机构投诉;3、复印封存病历;4、提起诉讼;5、第一次开庭的时候,质证病历;6、委托医疗事故鉴定;7、不服的,申请再次鉴定;8、司法鉴定;9、再次开庭;10、上诉的人民法院作出判决;11、不
也不一定,如果死亡的原因很明确,或者从病历上能够分析出死亡的原因就不一定必须尸检。医疗纠纷的关键是找出医疗过程中的医疗过错,患者有损害,此过错与患者损害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是因为疾病进展而医疗上没有出现过错患者死亡,理论上讲是得不
如果发生医疗过错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解决:1.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尊重患方知情权的义务,应当就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做出专业性的说明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2.调解。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患者尸体无疑是重要的证据。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发生后,作出尸检的决定却是艰难而又痛苦的事情。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到痛下决心同意尸检时,其实是否要尸检还是需要慎重考虑,认真思量。尸检实际上
患方可以向医学会提出医方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鉴定申请,或者向相关鉴定机构提出医方是否存在医疗过错的鉴定申请。即使医方已经提起了医疗事故鉴定,患方仍然可以提起医疗过错鉴定。审判机关无权加以限制。
在发生医患纠纷之后,首先应当做的是及时取证,对医疗纠纷取证就是及时复印和封存病历等关键证据。第二,把握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民法总则颁布实施以后的诉讼时效是3年。第三,明确诉讼请求。
根据相关规定,起诉程序为: 1、准备好起诉状及相关材料到法院立案起诉; 2、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会在立案后5个工作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另一方; 3、庭前调解; 4、调解不成的,开庭审理; 5、等候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