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8
如果被告人在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过程中确实起到协助作用的,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同案犯,可以认定为立功。并且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1、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所以诈骗罪的共犯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诈骗罪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
认定共同犯罪需要符合以下3个条件: 1、犯罪主体: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必须是两个以上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单位。 2、客观方面:各个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3、主观方面上:各个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诈骗罪中认定共同犯罪要求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单位,且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客观条件上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同时主观条件上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有非法占有公私
一般情况下,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刑事诉讼中所构成的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且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共同犯罪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
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认定: 1、犯意的种类不同。单位犯罪中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既可都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都表现为间接故意。 2、犯罪动机不同。单位犯罪中,各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现单位利益。共同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且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共同犯罪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
1、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所以诈骗罪的共犯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诈骗罪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行为。应当视情况区别对待: (一)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