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3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
劳动仲裁事实和理由主要应当写明双方发生劳动争议的时间、地点、原因、事件、方式、手段和后果等,特别是要把引发双方发生劳动争议的关键性事实客观地交代清楚。还有何时入职、做什么工作、约定工资等。
劳动仲裁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其他。
申请劳动仲裁的,向当地的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申请;如果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则需要向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仲裁非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有以下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于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对于有关工伤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
劳动仲裁工伤认定过期,可以按人身损害赔偿提起诉讼。工伤认定申请期间:用人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用人单位未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申
新劳动法工伤认定条件: 1、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
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注: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
《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仲裁的申诉时效是60天,但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规定为一年。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现行有效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
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为1年,此处1年时效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例外的情形是,如果是涉及劳动报酬争议,并且申请仲裁时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就不受此一年时效的限制。并且,此1年时效适用中止与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