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8
需要看具体的情况。《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离婚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1.实施家庭暴力的,构成家庭暴力的行为; 2.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认定构成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4.对方重婚的; 5,有其他重大过错。
发生工伤不能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由于工伤保险待遇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法律性质和功能不同; 对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不能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协议离婚后,能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如果一方存在法定过错情形,无过错方没有明确放弃损害赔偿请求权,其起诉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一年的除斥期,那就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工伤一般不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是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赔偿项目,工伤赔偿主要包括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劳动能力鉴定费等。
夫妻一方有以下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要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 1.实施家庭暴力的; 2.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4.重婚。
离婚一般不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满足下列情形的除外:一方有重婚的;一方与他人同居的;一方有家庭暴力的;一方虐待或者虐待家庭成员等重大的过错行为。
离婚时一般不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离婚是因为,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形的,且另一方无过错的,另一方是可以在离婚时主张精神赔偿的。
夫妻间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要满足下列条件: 1、必须是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主体限于离婚诉讼当事人中的无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的主体限于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即有过错方。 2、对方必须存在法定过错情形。如重婚;家暴。 3、
离婚可以要求精神赔偿,但是需要符合法定条件。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
离婚后如果符合请求损害赔偿条件的,并且在离婚时没有明确表示放弃该请求的,是可以请求要求损害赔偿的。一方请求进行赔偿的情形有:一方有重婚行为;一方与他人同居行为;一方实施家庭暴力行为;一方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有其他重大过错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