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0
犯罪行为人若犯罪后自残,成为严重残疾人之后,同样是需要坐牢的,并可以视情况适用监外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残疾人犯罪的处理方式为:如果是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除此之外的其他残疾人犯罪与其他人犯罪一样,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理由。肢体残疾的残疾人犯罪跟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智力有残疾的人杀人要视其智力情
犯罪的构成: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二、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行为人的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方面要件,有些犯罪的构成
需要根据具体情形而定。如果残疾人只是犯法,而没有构成犯罪的,残疾人会和其他主体一样,受到同等的处罚。如果残疾人犯法构成犯罪的,法院可以根据具体的涉案罪名、情节等因素来减轻处罚。比如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残疾人犯法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残疾人犯罪量刑适用于两类人群: 1、既聋又哑的人,即同时完全丧失听力和语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天聋哑和幼年聋哑者; 2、盲人,即双目均丧失视力者,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丧失视力者。 残疾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以暴力、胁迫等手段,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的,应当立案。本罪为行为犯,不需要造成乞讨人人身伤害或其他严重后果,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胁迫的手段,就应当立案予以追究。犯该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在我国,残疾人犯罪同样需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但是却能够辨认和控制其行为能力,不存在法定的免责事由,构成犯罪的同样依法定罪量刑。但如果是又哑又聋的残疾人或者盲人实施犯罪的,其辨认和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受到限制,在处理量刑时,
打残疾人如果造成残疾人轻伤及以上伤害的,构成犯罪,构成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是指针对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而定的罪。 它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
抛弃残疾人当然是犯法的。行为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还会构成遗弃罪,一般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只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之后都需要承担责任,残疾人属于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但出于政策的考虑,对残疾人判处刑罚时,可以进行量刑上的减让。
担任监护人的顺序依血缘关系和组织关系的远近而确定,顺序在前者排斥顺序在后者。 法定监护人包括四种: 一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二是其他近亲属如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三是关系密切的其它亲属、朋友。 四是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
肢体残疾人犯罪了的判刑跟正常人的判刑一样,不会减轻或从轻处罚。残疾人只有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